电话号码在双因素认证(2FA)中的局限是什么?

Self-hosted database solution offering control and scalability.
Post Reply
muskanislam44
Posts: 656
Joined: Mon Dec 23, 2024 3:12 am

电话号码在双因素认证(2FA)中的局限是什么?

Post by muskanislam44 »

电话号码在双因素认证(2FA)中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其安全性方面,尽管它提供了比单纯密码更高的安全级别,但并非没有漏洞。这些局限性使得基于电话号码的2FA(特别是短信验证码,SMS OTP)并非最安全的2FA形式。

以下是电话号码在2FA中的主要局限性:

SIM卡劫持(SIM Swap Fraud): 这是最显著且最危险的局限性。攻击者通过社会工程学或其他欺诈手段,冒充受害者欺骗移动运营商,将受害者的电话号码转移到攻击者控制的SIM卡上。一旦SIM卡被劫持,攻击者就能收到发送给受害者电话号码的所有短信(包括OTP),从而绕过2FA并访问、重置或劫持受害者的在线账户(如银行、电子邮件、社交媒体、加密货币平台等)。在孟加拉国,SIM卡诈骗也是一个持续存在的威胁。

短信拦截和SS7漏洞:

SS7漏洞: 移动网络的底层信令系统SS7(Signaling System 7)曾被发现存在漏洞,允许高技术攻击者通过网络拦截短信和电话。尽管运营商已努力修补,但理论上仍存在被利用的风险。
传输不加密: 短信在传输过程中通常不进行端到端加密。这意味着在电话营销数据 某些情况下,如果网络运营商内部存在恶意行为者,或者受到高级网络攻击,短信内容可能被拦截或读取。
钓鱼攻击(Phishing / Smishing):

攻击者可以通过伪造的网站、电子邮件或短信(smishing),诱骗用户输入其用户名、密码,然后立即要求输入收到的SMS OTP。由于用户通常没有仔细检查URL或短信来源,很容易上当受骗,将OTP直接提交给攻击者控制的恶意网站。攻击者能够实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登录。
恶意软件和设备入侵:

如果用户的手机被恶意软件(如间谍软件、特洛伊木马)感染,该恶意软件可能截获所有收到的短信,包括OTP,并将它们发送给攻击者,从而绕过2FA。
手机丢失或被盗:如果手机被盗且没有设置强设备密码或被破解,攻击者可以直接访问收到的短信并获取OTP。
号码回收攻击(Number Recycling Attack):

当一个电话号码被原用户停用后,经过一段冷却期(如孟加拉国通常为12个月)会被运营商重新分配给新的用户。如果原用户没有及时解绑该号码与所有在线服务的关联,新用户(或恶意的新用户)可能会收到前用户的OTP,从而访问或重置前用户的账户。
网络拥堵和延迟:

在网络拥堵、信号不佳或国际短信传输过程中,短信OTP可能会出现延迟甚至无法送达的情况,影响用户体验和交易的及时性。虽然这并非安全漏洞,但它影响了2FA的可靠性。
高昂的运营成本:

对于依赖SMS OTP进行大量验证的服务提供商而言,向用户发送短信会产生额外的成本,尤其是在国际范围内。
鉴于这些局限性,安全专家普遍建议,对于高价值账户或高风险操作,应优先采用更安全的2FA方法,如:

基于应用的身份验证器(Authenticator Apps): 它们生成基于时间的一次性密码(TOTP),不通过短信传输,对SIM卡劫持和短信拦截具有免疫力。
硬件安全密钥(Security Keys): 提供最强的抗钓鱼保护,需要物理设备才能完成认证。
尽管如此,SMS OTP因其高度的普及性和易用性,仍然是许多服务提供商和用户普及2FA的首选,尤其是在移动优先但非智能手机用户基数仍然庞大的地区。关键在于用户需了解其局限性,并采取额外的防范措施。
Post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