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营商如何检测大规模骚扰呼叫?

Self-hosted database solution offering control and scalability.
Post Reply
muskanislam44
Posts: 656
Joined: Mon Dec 23, 2024 3:12 am

运营商如何检测大规模骚扰呼叫?

Post by muskanislam44 »

电信运营商在检测大规模骚扰呼叫(Robocalls)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因为他们拥有直接访问网络流量数据的能力。随着诈骗和骚扰技术的不断演进,运营商也持续升级其检测方法,从传统的规则识别到先进的AI/ML(人工智能/机器学习)驱动的解决方案。

以下是运营商如何检测大规模骚扰呼叫的主要方法:

呼叫详情记录(CDR)分析和行为模式识别:

数据收集: 每次电话呼叫(包括语音和数据通话)都会生成CDR,其中包含大量元数据,如呼叫号码(主叫方)、被呼叫号码(被叫方)、呼叫时长、呼叫时间、呼叫频率、呼叫路由路径等。
异常检测: 运营商利用这些CDR数据,通过统计分析和行为模式识别来发现异常。例如:
异常呼叫量: 一个号码在短时间内发起或接收大量呼叫。
呼叫频率和时长: 某个号码在非正常工作时间(如深夜)频繁拨打电话,或者呼叫时长异常短暂(“响一声”电话),或者通话时长极其固定(如机器人电话)。
高未接率/拒接率: 一个号码拨打的电话有异常高的未接或被拒接比例。
随机拨号模式: 号码以连续或随机的方式拨打大量未在联系人列表中的号码。
地理位置异常: 号码的呼叫模式与预期地理位置不符,例如一个号码在极短时间内出现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基站。
案例: 例如,如果一个新的号码在周一上午9点突然 电话营销数据 打了数万个电话,这对于运营商的分析引擎来说就是一个高度可疑的行为,可能会被标记为“垃圾电话风险”。
机器学习(ML)和人工智能(AI):

高级模式识别: AI/ML模型能够处理海量的CDR数据,并识别出比传统规则更复杂、更细微的骚扰呼叫模式。它们可以学习并适应不断变化的诈骗策略,包括伪造来电显示、使用不同的语音模式等。
实时检测和预测: AI/ML系统能够进行实时分析和预测,在骚扰呼叫活动大规模爆发之前就进行识别和干预,从而实现主动防御。
异常引擎: AI驱动的异常引擎能够识别“未知未知”的威胁,即那些不符合已知诈骗模式但仍显示异常行为的活动,这使得系统能够应对新型欺诈。
自然语言处理(NLP)和语音分析: 部分高级系统可以分析呼叫的音频内容(在符合隐私法规的前提下),识别预录信息、机器人语音、特定的诈骗脚本或非人类语音模式,从而更准确地识别自动拨号和诈骗电话。
众包数据和用户举报:

运营商通常会与第三方骚扰拦截应用(如Truecaller、Whoscall)合作,或整合用户通过其自身渠道提交的骚扰举报数据。
当一个号码被大量用户举报为骚扰或诈骗时,这个信息会被添加到运营商内部的黑名单或标记数据库中,用于后续的识别和拦截。
信令分析和SS7监控:

运营商会监控其网络中的信令流量,特别是SS7(Signaling System 7)协议。通过分析信令信息,可以发现异常的呼叫路由、伪造的来电显示信息,或者其他可能预示诈骗活动的网络异常。
这对于检测SIM卡劫持等基于网络层面的攻击尤为重要。
STIR/SHAKEN框架(对VoIP呼叫):

在已实施STIR/SHAKEN的国家,运营商会对VoIP呼叫的来电显示进行数字签名和验证。
如果呼叫的签名无效、缺失或证明级别较低,则表明该来电显示可能被伪造或来自不可信来源,运营商可以据此进行拦截或标记。
欺诈管理系统和防火墙:

运营商部署专门的欺诈管理系统和语音/短信防火墙。这些系统集成了上述各种检测方法,并能根据检测结果自动执行预设的动作,例如:
拦截呼叫: 阻止骚扰或诈骗电话到达用户。
标记呼叫: 在用户手机上显示“垃圾电话风险”或“诈骗可能”警告。
限流/限频: 对可疑号码的呼叫频率进行限制。
通知用户: 向用户发送关于可疑电话的警告短信。
通过结合这些多层次的检测技术,电信运营商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打击大规模骚扰呼叫,保护用户免受诈骗和骚扰。在孟加拉国,随着移动金融服务和数字化的发展,运营商和BTRC也持续关注并采取措施来应对不断变化的诈骗电话威胁。
Post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