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话号码可以被黑客“劫持”吗?

Self-hosted database solution offering control and scalability.
Post Reply
muskanislam44
Posts: 656
Joined: Mon Dec 23, 2024 3:12 am

电话号码可以被黑客“劫持”吗?

Post by muskanislam44 »

是的,电话号码确实可以被黑客“劫持”,这通常被称为号码劫持(Phone Number Hijacking)或更常见的SIM卡劫持/诈骗(SIM Swap Fraud / SIM Hijacking / Port-out Fraud)。这种攻击的目的是让攻击者控制受害者的电话号码,从而拦截与该号码相关的所有通信,特别是短信验证码(OTP),进而劫持受害者的各种在线账户。

电话号码被劫持的常见方式:
SIM卡劫持(SIM Swap Fraud):
这是最普遍和最危险的方式。攻击者通常会:

信息收集: 通过公开信息、数据泄露、钓鱼或社会工程学手段,收集受害者的个人信息,如姓名、地址、出生日期、社保号(在孟加拉国可能是国民身份证NID信息)等。
冒充受害者: 攻击者冒充受害者,联系运营商(通过电话客服、在线聊天或实体店),声称自己的手机丢失、损坏或SIM卡有问题,要求将电话号码转移到他们控制的一张新SIM卡上。
社会工程学: 攻击者会利用他们收集到的个人信息,配合欺骗性的故事,来回答运营商的验证问题。
号码转移: 如果运营商的验证不足,攻击者就会成功说服运营商将 电话营销数据 受害者的号码与攻击者手中的新SIM卡关联。此时,受害者手机上的SIM卡会立即失去服务(没有信号,无法打电话或发短信)。
接管账户: 攻击者一旦控制了受害者的电话号码,他们就能接收到发送给该号码的所有短信和电话。由于许多在线服务(银行、社交媒体、电子邮件、加密货币交易所等)都使用短信OTP作为双因素认证(2FA)或密码重置的方式,攻击者就能利用这些OTP来重置密码、登录账户、进行未经授权的交易,甚至窃取资金。
呼叫转移(Call Forwarding):

攻击者可能通过入侵受害者的手机账户(如果密码泄露)或者使用特定的代码(如SS7漏洞利用)在不劫持SIM卡的情况下设置呼叫转移。
一旦设置成功,所有打给受害者的电话(包括语音OTP)都会自动转移到攻击者控制的电话号码上。这种方法通常不影响短信接收。
恶意软件(Malware):

如果受害者的手机被恶意软件感染,该软件可能被编程来拦截所有收到的短信(包括OTP),并将它们秘密发送给攻击者。这种情况下,电话号码本身并未被劫持,但与该号码相关的敏感信息被窃取。
SS7 漏洞利用:

SS7(Signaling System 7)是全球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信令协议。历史上,SS7曾被发现存在一些漏洞,允许攻击者通过复杂的手段拦截电话、短信,甚至追踪用户位置。虽然运营商一直在努力修补这些漏洞,但理论上仍存在被高级攻击者利用的风险。
电话号码被劫持的后果:
一旦电话号码被黑客劫持,受害者可能面临以下严重后果:

资金被盗: 这是最常见的后果,攻击者可以访问银行账户、移动支付(如bKash, Nagad)、信用卡信息等。
身份盗窃: 攻击者可以利用电话号码访问并窃取其他个人信息,甚至申请新的贷款或信用卡。
社交媒体和电子邮件账户被劫持: 攻击者可以访问你的社交媒体账户,发布虚假信息,或通过你的邮件账户进行进一步的欺诈活动。
声誉受损: 攻击者可能冒充你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不当内容。
数据丢失: 尤其是与云服务相关的账户,可能导致敏感数据被窃取。
如何防范电话号码被劫持:
保护个人信息: 避免在公共场合泄露个人信息,警惕钓鱼邮件和短信。
设置强密码和PIN码: 为你的手机账户(运营商官网或App)设置复杂的密码。为你的SIM卡设置PIN码,每次重启手机时需要输入。
运营商验证加强: 要求你的运营商在进行任何SIM卡更换或号码转移操作时,采取更严格的身份验证措施,例如,要求亲自到营业厅验证身份,或设置独特的安全问题/密码。
使用更强的2FA方式: 尽可能使用比SMS OTP更安全的双因素认证方法,如:
基于应用程序的一次性密码(TOTP): 例如Google Authenticator、Microsoft Authenticator等,这些应用生成的密码不通过短信传输。
硬件安全密钥(Security Keys): 如YubiKey,提供最强的抗钓鱼保护。
警惕手机信号异常: 如果你的手机突然失去信号,无法打电话或发短信,但周围其他人信号正常,这可能是SIM卡被劫持的迹象,应立即联系运营商。
定期审查账户: 检查银行账户、信用卡账单和在线活动,查找任何可疑行为。
总之,电话号码确实是黑客的重要攻击目标,因为它通常是连接你数字身份和各种在线账户的“钥匙”。提高警惕并采取预防措施是保护自己免受此类攻击的关键。
Post Reply